By using this site, you agree to the Privacy Policy and Terms of Use.
Accept
Zythos BusinessZythos BusinessZythos Business
  • 企业战略
  • 电子发票
  • 关于 Zythos Business
  • 简体中文
    • Español
    •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Italiano
阅读 德国正处在十字路口:对其结构性停滞、财政转向及其全球与欧洲地位重塑的分析
分享
文本大小Aa
Zythos BusinessZythos Business
文本大小Aa
搜索
  • 企业战略
  • 电子发票
  • 关于 Zythos Business
  • 简体中文
    • Español
    • English
    • Français
    • Deutsch
    • Italiano
Have an existing account? Sign In
© 2025 Zythos Business. All Rights Reserved
德国未分类欧洲

德国正处在十字路口:对其结构性停滞、财政转向及其全球与欧洲地位重塑的分析

Zythos Business
最后更新 5 11 月, 2025 5:11 下午
Zythos Business
分享
德国正处在十字路口:对其结构性停滞、财政转向及其全球与欧洲地位重塑的分析
德国正处在十字路口:对其结构性停滞、财政转向及其全球与欧洲地位重塑的分析
分享

本报告深入分析了2025年底德国的经济和金融状况。在经历了近两年的衰退与停滞后,这个欧洲最大的经济体正处于一个关键的拐点。其基于财政审慎、廉价能源和出口主导的历史经济模式,在结构性阻力、能源冲击和恶劣的地缘政治环境的多重打击下,已难以为继。

内容
  • 德国经济状况(2025年底):停滞的诊断
    • 2025年GDP叙事:“原地踏步”
    • 通胀动态:“核心”问题的持续
    • 劳动力市场:疲软与僵化的悖论
    • 商业与消费者信心
  • 工业引擎:一场行业危机的剖析
    • 生产崩溃:“2020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 剖析八月灾难:核心支柱的崩溃
    • 钢铁危机:陷入困境的行业象征
  • 结构性阻力:德国为何停滞不前?
    • 能源成本负担:永久性的竞争劣势
    • 人口拖累:劳动力短缺危机
    • “官僚主义紧身衣”:自我施加的负担
  • 2025年的财政转向:德国经济新理论
    • 背景:“债务刹车”(Schuldenbremse)的失灵
    • 2025年3月的改革:一次宪法修订
    • 对公共财政的影响
  • 德国在欧盟的地位:从“鹰派”到“鸽派”
    • 经济锚与净贡献国
    • 德国的“财政困境”:与欧盟规则的冲突
    • 推动一体化:预算之外
  • 驾驭破碎的全球市场:“出口冠军”的终结
    • “特朗普2.0”关税冲击与对美贸易崩溃
    • 中国困境:从第一大贸易伙伴到创纪录逆差
    • 盈余的侵蚀
  • 经济展望 (2026-27) 与分析性结论
    • 预测之战:财政刺激 vs. 结构性拖累?
    • 德国的被迫重塑

2025年的宏观经济诊断是“瘫痪”,第三季度GDP增长停滞在0.0%,全年预测徘徊在零左右。尽管总体通胀已回落,但核心通胀在服务成本的推动下仍持续高企,这表明国内通胀压力源于因人口结构问题而陷入僵化的劳动力市场。

德国危机的核心在于其工业部门。生产已暴跌至2020年疫情封锁以来的未见水平,汽车(单月-18.5%)、机械(-6.2%)和制药(-10.3%)等支柱行业在2025年8月出现了惊人的崩溃。这场工业危机是能源成本结构性高企、全球竞争加剧以及美国新征收惩罚性关税的直接后果。

为应对此局,新任总理弗里德里希·默尔茨(Friedrich Merz)领导下的德国政府在2025年启动了一场财政革命。通过历史性的宪法改革,政府搁置了“债务刹车”(Schuldenbremse),创建了5000亿欧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基金,并将国防开支豁免于赤字限制。这一转向债台高筑的大规模支出,虽然被认为是现代化所必需的,但却使德国与欧盟的财政规则发生直接冲突,挑战了德国自己曾倡导的《稳定与增长公约》的信誉。

在外部,“出口冠军”(Exportweltmeister)模式正在瓦解。德国面临地缘政治的挤压:“特朗普2.0”关税(对欧盟商品征收15%,对钢铁征收50%)正在关闭美国市场;而中国的竞争导致对华出口下降13.5%,与中国的贸易逆差达到创纪录的870亿欧元。

对2026-27年的展望引发了激烈辩论。悲观共识(欧盟委员会、Ifo研究所)认为,受结构性因素拖累,经济增长将维持在1.1%至1.3%的乏力水平。而一个乐观的例外(高盛)则押注财政刺激将推动增长在2026年达到1.4%,在2027年达到1.8%。德国新经济理论的成功将取决于这种刺激能否克服到2030年劳动力减少390万的人口拖累,以及资本能否在根深蒂固的官僚主义掣肘下得到有效配置。

德国经济状况(2025年底):停滞的诊断

正如Ifo研究所描述的那样,德国经济在2025年一直“原地踏步”,其特点是停滞、结构性变化以及工业和消费活动的瘫痪。对2025年底宏观经济指标的分析证实了这一诊断:经济无法获得牵引力,标志着德国近70年来最长的经济停滞期。

2025年GDP叙事:“原地踏步”

整个2025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轨迹一直是波动且疲软的。在第一季度实现了0.3%至0.4%的温和环比(QoQ)增长后,经济在第二季度急剧收缩。最初公布的下降0.1%的数据被向下修正为更深的0.3%的收缩,主要原因是投资下降和工业产出弱于预期。

2025年第三季度的初步估计(10月30日发布)显示,经济完全停滞,GDP环比增长为0.0%。这一结果延长了自2022年以来困扰德国经济的近两年的衰退或停滞期。与去年同期(YoY)相比,第三季度的增长率为贫乏的0.3%。

对2025年全年的预测均指向零增长。德国政府自己在10月份将预测从早前的零增长上调至0.2%。然而,这一轻微上调归因于公共支出,而非有机的复苏。欧盟委员会(EC)预计全年将完全停滞在0.0%,而Ifo研究所预计为0.2%。更悲观的是,德国工业联合会(BDI)预计2025年将收缩0.3%,理由是美国关税对出口造成了冲击。

通胀动态:“核心”问题的持续

从表面上看,总体通胀率已继续其下降轨道,接近欧洲央行(ECB)的目标。总体通胀(以IPCA衡量)在2025年9月达到+2.4%,预计在2025年10月降至+2.3%。

然而,总体通胀的放缓具有误导性,它掩盖了一个潜在的结构性问题。通常被视为国内价格压力更佳指标的核心通胀(IPCA不包括食品和能源)仍然保持“粘性”并处于高位。9月份核心通胀保持在+2.8%,预计10月份仍将保持在+2.8%。欧洲央行(ECB)的专业预测者调查(SPF)也将2025年的核心通胀(HICPX)定为2.4%,高于总体通胀。

这种差异可以通过通胀的构成来解释。总体通胀的下降几乎完全归功于能源价格的下跌,10月份能源价格同比通缩-0.9%。相反,核心通胀正受到服务价格的推动,10月份服务价格上涨了3.6%。服务业通胀又受到协议工资上涨的助推,9月份协议工资同比上涨了4.4%。

这意味着德国的通胀已经从输入的供给冲击(能源)转变为国内和结构性通胀。这种动态带来了一个重大的两难困境:经济停滞不前,但国内通胀高企,这限制了货币政策的支持空间,并侵蚀了家庭的实际购买力。

劳动力市场:疲软与僵化的悖论

劳动力市场反映了整体经济的疲软,但也存在一种阻碍复苏的潜在僵化。经季节性调整的失业率在2025年10月稳定在6.3%。这是自2020年底以来的最高水平,反映出劳动力市场“难以获得动力”。Ifo和ECB-SPF的预测一致,预计2025年平均失业率为6.3%。

企业仍然“不愿意招聘”,2025年上半年的职位空缺同比下降了10%。Ifo的就业指标显示,制造业和零售业的裁员仍在继续。

尽管如此,这种表面上的疲软掩盖了一个重大的悖论:鉴于工业危机的严重性(见下一节),失业率并没有高出更多。这是因为由于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的供给正在发生结构性收缩。其结果是,劳动力市场同时表现出疲软(6.3%的失业率)和结构性僵化。企业报告称,合格的劳动力持续短缺(2025年初有28%的企业反映此情况),因此即使在经济衰退期间,它们也在“囤积”现有工人,因为担心无法重新招聘到他们。这种僵化维持了高工资,进而助长了服务业通胀,造成了低生产率和高劳动力成本的恶性循环。

商业与消费者信心

市场信心依然波动且低迷,反映出深层的不确定性。Ifo商业景气指数在10月份上升至88.4,高于预期。然而,这之前,9月份该指数曾意外下降至87.7。

同样,9月份德国工厂订单的反弹(+1.1%)提供了短暂的喘息。但这次反弹是在连续四个月下降之后出现的,并且是由波动的外国订单(如飞机)推动的。分析师警告说,“几乎没有迹象表明需求会持续复苏”。家庭信心也已恶化,支出意愿仍然很低,这表明私人消费将继续保持疲软。

德国主要宏观经济指标 (2024-2025)

指标2024年 (实际/估计)2025年 Q12025年 Q22025年 Q32025年 (预测)
实际GDP增长 (QoQ)-0.2%+0.3%-0.3%0.0%+0.2% (政府) / 0.0% (EC)
实际GDP增长 (YoY)-0.2%—+0.3%+0.3%—
IPCA通胀 (YoY)+2.5%——+2.4% (9月)+2.4% (EC) / +2.3% (10月)
核心IPCA通胀 (YoY)———+2.8% (9月)+2.8% (10月) / +2.4% (SPF)
失业率 (季调后)3.4% (EC)——6.3% (8/9月)6.3% (10月) / 3.6% (EC)
预算平衡 (% of GDP)-2.8%-289亿欧元 (H1)——-2.7% (EC)
公共债务 (% of GDP)62.5%———63.8% (EC / TE)

工业引擎:一场行业危机的剖析

德国的宏观经济停滞是由其工业核心一场深刻而痛苦的危机所驱动的。工业生产已降至自疫情开始以来未曾见过的水平,因为能源成本、全球需求疲软和贸易冲击的共同作用,已使那些长期以来作为经济支柱的行业陷入瘫痪。

生产崩溃:“2020年5月以来的最低水平”

2025年的工业生产数据描绘了一幅惨淡的图景。2025年6月,产量环比下降1.9%,达到了自2020年5月(COVID-19封锁最严重时期)以来的最低水平。

这种疲软在2025年8月演变成一场全面崩溃,当月工业生产暴跌了惊人的4.3%。这不是暂时的衰退。德国工业联合会(BDI)证实,工业生产仍“明显低于2019年危机前的水平”。工业产能利用率停滞在77%的低迷水平,这表明存在大规模的闲置和需求不足。

剖析八月灾难:核心支柱的崩溃

8月份4.3%的下降并非普遍下滑,而是对德国最重要、最具标志性的行业的一次外科手术式打击,联邦统计局(Destatis)的报告详细记录了这一点。

  • 汽车行业: 德国最大的产业在一个月内暴跌了18.5%。尽管Destatis将其“部分”归因于假期停产和生产线转换,但在一个月内近五分之一的跌幅绝非季节性事件;这是一次紧急制动。这次暴跌是多重利空叠加的结果:(1) 美国对欧盟汽车征收15%新关税的直接冲击,打击了关键的出口市场;(2) 来自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激烈竞争;(3) 全球需求疲软。
  • 机械设备(M&E): 这个作为“中小企业”(Mittelstand)支柱的行业下降了6.2%。这证实了德国机械设备制造业联合会(VDMA)的悲观前景,该协会已将其2025年的预测下调至实际产量收缩5%。这表明德国的全球客户已停止了资本投资。
  • 制药工业: 8月份产量下降了10.3%。
  • 化学工业: 该行业与汽车行业一样,自2019年以来产量经历了两位数的下降。作为能源最密集的行业之一,其崩溃最清楚地证明了德国的能源政策未能提供有竞争力的价格。

钢铁危机:陷入困境的行业象征

德国钢铁行业的处境极其严峻,以至于默尔茨总理在2025年11月6日召开了紧急“钢铁峰会”。2025年前9个月,德国钢铁产量下降了10.7%,预计年产量将连续第四年低于4000万吨的衰退门槛。

钢铁行业成为了德国所有问题的一个缩影。它正同时受到以下因素的挤压:

  1. 能源成本: 高昂的电价是主要负担。
  2. 出口关税: 该行业面临对美出口50%的惩罚性关税。
  3. 廉价进口: 受到来自中国等地的廉价进口产品的冲击。
  4. 国内需求崩溃: 其主要客户——汽车和机械行业——自身也陷入了危机。
  5. 绿色转型失败: 钢铁巨头安赛乐米塔尔(ArcelorMittal) 取消了其在德国13亿欧元的脱碳项目(DRI-EAF)计划,这对德国气候政策的信誉造成了毁灭性打击。该公司宣称,在当前的市场和能源政策条件下,“绿色钢铁”在经济上并不可行。

德国关键工业部门生产状况 (2025年8月)

工业部门月度变化 (2025年8月, 调整后)背景 / 年度预测
工业 (总计)-4.3%产量处于2020年5月以来最低水平。
汽车行业-18.5%德国最大行业;受假期及需求/关税冲击影响。
机械设备-6.2%VDMA 2025年预测:收缩5%。
制药工业-10.3%高价值行业大幅下滑。
化学工业(自2019年以来呈两位数下降)能源密集型行业承受结构性成本压力。
钢铁生产(2025年1-9月: -10.7% YoY)受关税、能源成本和进口影响。

结构性阻力:德国为何停滞不前?

德国的工业危机不仅仅是周期性的;它深深植根于长期的结构性阻力,这些阻力削弱了国家的竞争力。高昂的能源成本、加速的人口危机和瘫痪的官僚机构,共同创造了一个仅靠资本无法解决的充满敌意的营商环境。

能源成本负担:永久性的竞争劣势

尽管能源价格已从2022年的峰值回落,但在德国,它仍然是一个根本性的竞争劣势。能源价格仍比危机前高出约80%,而同期美国仅上涨了25%。逐步淘汰核电以及失去廉价的俄罗斯管道天然气,使得德国工业依赖于液化天然气(LNG)进口,而LNG“昂贵得多”。

这些高昂的天然气和电力成本一直是制造业竞争力的“主要拖累”,对钢铁和化工等能源密集型行业的打击最为严重。

政府已认识到这是一场关乎存亡的危机。在2025年11月3日的“工业之友”峰会上,经济部长卡特琳娜·赖歇(Katerina Reiche)宣布了一项工业电价补贴计划。该计划的细节包括:

  • 目标: 价格上限为每千瓦时(kWh) 5欧分。
  • 启动时间: 2026年1月1日。
  • 成本: 预计三年内耗资约45亿欧元。

这项补贴代表了模式的转变。这是一种防御性举措,旨在防止德国的工业基础转移到成本更低的地区。然而,它需要获得欧盟的国家援助批准,并有可能会抑制节能的积极性。

人口拖累:劳动力短缺危机

最强大且最难解决的结构性刹车是德国的“人口结构变化”。这个问题不再是理论上的;它是一场迫在眉睫的危机。截至2025年3月,德国有163个职业面临短缺,而年初时仅为70个。

在对经济转型至关重要的高价值职业中,短缺问题最为严重:IT经理、STEM专业人士(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工程师(建筑、规划)、医生和护士。

人口预测前景黯淡。根据政府目前的预测,到2030年,德国劳动年龄人口(20至64岁)将减少390万人。到2060年,缺口可能超过1000万工人。

这是对增长的最终限制。新的财政刺激(见第4节)可以创造对建筑工人的需求,但它无法创造出到2030年即将从劳动力市场消失的390万合格工人。这种劳动力短缺为德国的潜在增长设置了硬性上限,高盛估计仅为0.8%。

“官僚主义紧身衣”:自我施加的负担

第三大结构性障碍是自我施加的官僚主义负担。“迷宫式的官僚机构”、“过度监管”以及“效率低下”的公共行政,被德国经济专家委员会(GCEE)和经合组织(OECD)认为是生产率和投资的重大拖累。

作为回应,GCEE(2025年春季报告)提出了“立法和行政改革”的具体解决方案。关键建议包括:

  • 建立“数字一站式窗口”以简化流程。
  • 通过“数字接口和预填表格”实现信息需求的(部分)自动履行。
  • 增加使用“批准推定”(deemed approvals)以加快审批速度。

新政府已成立了联邦数字转型和政府现代化部(BMDS),并在2025年拨款超过40亿欧元用于公共行政数字化和宽带扩容。这场官僚改革的成功是一个关键变量,它将决定新财政基金(第4节)的投资是得到有效配置,还是会陷入审批流程的泥潭。

2025年的财政转向:德国经济新理论

面对经济停滞、工业恶化和多年的投资不足,德国政府在2025年对其财政政策进行了180度的大转弯。这一举措摒弃了默克尔时代被称为“黑零”(Schwarze Null)的财政正统观念,代之以旨在实现国家现代化的大规模财政扩张政策。

背景:“债务刹车”(Schuldenbremse)的失灵

德国的“债务刹车”是2009年引入的一项宪法规则,将联邦结构性赤字限制在GDP的0.35%。虽然其初衷是确保财政稳定,但在实践中却导致了长期的投资不足,使德国的基础设施日渐老化,数字化进程滞后。

工业危机、能源冲击和新的地缘政治要求(大规模国防支出的必要性)三者叠加,使得严格遵守“债务刹车”在政治上变得不可持续。2025年2月当选的新任总理弗里德里希·默尔茨的政府,正是肩负着解决这一投资缺口的使命上台的。

2025年3月的改革:一次宪法修订

2025年3月,政府推动了一项历史性的“债务刹车”宪法改革。该改革并未废除债务刹车,而是通过两种主要机制在法律上绕过了它:

  1. 5000亿欧元的预算外基金: 设立了一个5000亿欧元(相当于2024年GDP的11.6%)的特别基金。该基金明确不属于“债务刹车”的计算范围。其目的是为基础设施、交通、能源、数字化、医疗、教育和研究领域的长期项目提供资金,以及为实现气候目标进行投资。
  2. 国防豁免: 改革还规定,超过GDP 1%的国防和安全支出不计入“债务刹车”的限制。

这是对紧缩政策的正式告别。政府创造了合法的工具来进行大规模支出,同时在技术上佯装遵守宪法规则。这是德国现代经济政策中由生存危机引发的最重大的凯恩斯主义转向。

对公共财政的影响

这项新支出,加上疲软的经济,将使赤字保持在高位。继2024年录得占GDP 2.7%的赤字后,2025年仅上半年,政府总赤字就已达到289亿欧元。欧盟委员会预计赤字将保持在高位,2025年占GDP的-2.7%,2026年将扩大到-2.9%。

因此,德国公共债务的轨迹现在正明确无误地上升。欧盟委员会预计,债务与GDP之比将从2024年底的62.5%上升至2025年的63.8%和2026年的64.7%。其他预测(如IMF和Trading Economics)也同意2025年这一数字将在63.8%至65.4%之间。

这种债务超过马斯特里赫特条约60%门槛的增长并非暂时事件;这是一种新的财政姿态。而正是这种新姿态,造成了与德国在欧盟中所扮演角色的根本冲突。

德国在欧盟的地位:从“鹰派”到“鸽派”

德国新的国内财政理论对其在欧盟内部的地位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德国仍是欧盟的经济锚,但其向债务融资型支出的转变,使其与自己曾经倡导的规则产生直接矛盾,将其角色从欧盟主要的财政“鹰派”转变为战略性的不服从者。

经济锚与净贡献国

德国的经济中心地位并未减弱。2025年,该国经济占欧元区经济总量的23.7%。按绝对值计算,它仍然是欧盟预算的最大净贡献国。虽然这在德国内部是一个政治敏感问题,但德国外交部认为这是一种误解,声称由于单一市场的好处,德国是欧盟的“净赢家”,而非“净贡献国”。

德国的“财政困境”:与欧盟规则的冲突

核心冲突在于德国新财政政策(第4节)与欧盟财政规则(《稳定与增长公约》,SGP)之间的不相容。

SGP(即使在改革后)要求债务超过GDP 60%的成员国(德国将达到64.7%并将继续上升)实施削减债务的计划。而德国利用5000亿欧元预算外支出的新财政姿态,在法律上保证了其债务将持续增加,而非减少。

正如智库Bruegel的分析师所指出的,“在新债务刹车下充分使用借贷空间,将在一个非常根本的意义上与欧盟的财政规则发生冲突。”这给欧盟委员会带来了信誉困境。当德国这个规则的历史设计者,正在利用“会计技巧”(预算外基金)以更大的规模规避同样规则时,欧盟委员会如何能对意大利等国执行赤字规则?

德国的“U型转弯”已使欧盟的SGP在实践中变得无法执行。柏林已将其国内的经济生存置于其作为欧盟财政监护人的历史角色之上。

推动一体化:预算之外

意识到其全球出口模式正在破裂(如第6节所述),且其国内财政政策存在局限,德国正从其他方面推动更深层次的欧盟一体化,以创造增长。

  • 资本市场提议: 2025年10月,默尔茨总理高调呼吁建立“单一欧洲股票市场”。这是一个战略性举措。德国决策者认识到欧洲正在输掉技术和增长竞赛;像英伟达(NVIDIA)或微软(Microsoft)这样的美国科技巨头,其一家的市值就超过了整个德国DAX指数。默尔茨的提议是试图在欧盟层面建立深度的资本市场,为下一代企业增长提供资金,并与美国和中国有效竞争。
  • 推动欧盟自由贸易: 德国也在大力推动欧盟批准陷入僵局的自由贸易协定,如与南方共同市场(Mercosur,包括巴西和阿根廷)的协定。由于在美国和中国的传统市场变得充满敌意,德国迫切需要欧盟为其汽车、机械和化工等工业产品打开新市场。

驾驭破碎的全球市场:“出口冠军”的终结

德国战后经济模式的基石——其作为“世界出口冠军”(Exportweltmeister)的地位——正在全球保护主义抬头和竞争加剧的重压下瓦解。2025年,德国发现自己陷入了其两个最重要贸易伙伴——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地缘政治“挤压”。

“特朗普2.0”关税冲击与对美贸易崩溃

唐纳德·特朗普(Donald Trump)在2025年重返美国总统宝座,带来了新一轮关税浪潮,直接打击了德国工业的核心。

  • 钢铁和铝: 2025年6月4日,美国将针对钢铁和铝的232条款关税提高了一倍,税率从25%提高到50%。
  • 欧盟商品: 经过谈判,从2025年8月7日起,对大多数出口到美国的欧盟商品征收**15%**的普遍关税。

其影响是立竿见影和毁灭性的。2024年,美国还是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而如今德国对美国的出口正处于“自由落体”状态。2025年1月至7月,对美出口额同比下降了15.1%。随着关税生效,这一趋势还在加速:仅在8月份,对美出口就暴跌了20.1%(或23.5%)。

这些关税是汽车行业(第2.2节)和钢铁行业(第2.3节)危机的直接原因。长期以来作为德国工业利润支柱的美国市场,正在被主动关闭。

中国困境:从第一大贸易伙伴到创纪录逆差

就在与美国贸易崩溃的同时,2025年前8个月,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

然而,对德国而言,这个头衔是“有毒的”。这是一个由对美出口崩溃造成的统计假象,它掩盖了一种极度令人不安的、寄生性的贸易动态:

  1. 德国对华出口正在崩溃: 2025年前8个月,德国对华出口同比暴跌13.5%。原因很简单:中国已经从一个客户转变为一个关键的竞争对手。它不再需要那么多高端的德国机械和汽车,因为它正在制造自己的产品。
  2. 来自中国的进口激增: 与此同时,德国从中国的进口却在激增。
  3. 结果:创纪录的逆差: 这种动态造成了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创下历史新高,预计2025年将达到870亿欧元。

德国正被挤压。它正在失去在美国的高价值出口市场(因为关税),同时也在失去在中国的出口市场(因为竞争)。与此同时,它正被低成本的中国进口产品所淹没,这些产品正在加剧其国内产业(如钢铁业)的危机。

盈余的侵蚀

这种贸易“挤压”的必然结果是德国著名的贸易顺差受到侵蚀。2025年1月至7月的总贸易顺差与去年同期相比收缩了21.2%。月度顺差一直在稳步下降。

这标志着我们所熟知的德国经济模式的终结。德国不能再依赖全球出口来为其繁荣提供资金。它必须在内部产生增长,这使得第4节中5000亿欧元财政刺激计划的成功不再只是一种选择,而是一种关乎存亡的必要。

德国与主要伙伴的贸易平衡 (2025年1-8月)

贸易伙伴贸易总额 (十亿欧元)德国出口 (十亿欧元)出口同比变化 %德国进口 (十亿欧元)贸易差额 (十亿欧元)
中国166.3 / 163.454.7-13.5%108.8-54.1 (逆差)
美国164.4 / 162.8101.0 / 99.6-6.5% / -7.4%63.4+37.6 (顺差)
欧盟 (内部)~131.3 (仅8月)~72.5 (仅8月)-2.5% (MoM)~58.8 (仅8月)+13.7 (顺差, 仅8月)

经济展望 (2026-27) 与分析性结论

德国经济的未来现在是分析界一场大辩论的中心。随着旧的出口模式被打破,新的国内财政刺激模式刚刚启动,预测者们对于大规模的政府干预是否足以克服深层的结构性和地缘政治阻力持分裂态度。

预测之战:财政刺激 vs. 结构性拖累?

对于德国2026-2027年的预测,存在两个截然不同且对立的阵营。

1. 悲观共识(结构性视角)

  • 参与者: 欧盟委员会(EC)、Ifo研究所、德国工业联合会(BDI)。
  • 预测: 该阵营预计复苏乏力,2026年实际GDP增长率在 +1.1% 至 +1.3% 区间。
  • 理由: 这一共识认为,结构性拖累(人口、高能源成本、官僚主义)和全球逆风(关税、中国竞争)过于强大,不允许出现强劲增长。
  • 必须指出的是,欧盟委员会和Ifo研究所的预测尚未完全纳入新的5000亿欧元财政方案的影响,因为在他们发布时,这些计划被认为“不够详细”。因此,他们的预测代表了不考虑刺激措施全效的结构性疲软基线。

2. 孤独的乐观者(财政视角)

  • 参与者: 高盛研究部(Goldman Sachs Research)。
  • 预测: “明显更为乐观”。他们预计2026年实际GDP增长**+1.4%,2027年达到强劲的+1.8%**。
  • 理由: 高盛的模型正在大力押注新的政府支出。他们认为,基础设施(5000亿欧元)和国防(预计到2029年将增至GDP的3.5%)支出的巨额增长将压倒结构性阻力。他们辩称,这项支出将推动增长远高于德国仅为0.8%的估计潜力。

实际GDP增长预测比较 (2025-2027)

组织2025年 (预测)2026年 (预测)2027年 (预测)核心观点
德国政府+0.2%+1.3%+1.4%由公共支出推动的温和复苏。
欧盟委员会0.0%+1.1%—结构性停滞;未包含新财政计划。
Ifo研究所+0.2%+1.3%+1.6%持续的危机;财政计划若能实施或有帮助。
德国工业联合会 (BDI)-0.3%——由出口下降和关税驱动的收缩。
高盛+0.3%+1.4%+1.8%*明显乐观;*大规模财政刺激压倒了阻力。

德国的被迫重塑

本报告的结论是,德国正处在一场被迫的重塑之中。那个基于财政审慎、廉价能源和工业霸权的旧“出口冠军”模式已经死亡。它已成为自身自满、地缘政治冲击和全球贸易结构性转变的牺牲品。

取而代之的是一个新模式的出现:一个由国内投资驱动、由大规模财政扩张提供资金、并以欧盟主权为中心的经济体。

这场转型的结果是不确定的。悲观的共识可能低估了5000亿欧元刺激计划的原始力量。相反,高盛的乐观主义则低估了人口拖累的严重性:财政刺激可以创造对劳动力的需求,但它无法创造出德国到2030年将失去的390万合格工人。

短期(2026-27年)的结果可能是一次温和的复苏,但会低于高盛的期望。这一德国新经济理论的长期成功将完全取决于执行力:

  1. 这5000亿欧元是会被富有成效地(用于数字化、智能电网、研发)花费掉?
  2. 还是会被浪费在对垂死工业的防御性补贴上,并陷入政府声称想要改革的官僚主义泥潭?

德国已经开始了一场高风险的赌博。它选择了投资而非紧缩来摆脱危机。这样做,它放弃了战后的经济身份,但也可能因此(出于必要)为下一个身份奠定了基础。

台湾技术“双螺旋”经济金融分析:芯片主导地位与新兴机器人产业 (2024-2025)
10月劳动力市场保持坚挺:女性就业创历史新高,失业率降至2007年来最低,但中小企业“疲态”与行业分化问题凸显
西班牙强制性电子发票:如何避免高额罚款和繁琐的合规流程
2025年关税战:冲击、动荡与全球经济的战略重塑
2025年西班牙银行业:周期顶峰的盈利典范
标签商业德国新闻
分享本文
Facebook Email Print
上一篇文章 2025年底中国经济分析:外部强劲与内部脆弱的悖论 2025年底中国经济分析:外部强劲与内部脆弱的悖论
下一篇文章 台湾技术“双螺旋”经济金融分析:芯片主导地位与新兴机器人产业 (2024-2025) 台湾技术“双螺旋”经济金融分析:芯片主导地位与新兴机器人产业 (2024-2025)
没有评论

发表回复 取消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最新消息

2025年关税战:冲击、动荡与全球经济的战略重塑
北美洲美国

2025年关税战:冲击、动荡与全球经济的战略重塑

Zythos Business
Por Zythos Business
10 小时 之前
台湾技术“双螺旋”经济金融分析:芯片主导地位与新兴机器人产业 (2024-2025)
德国正处在十字路口:对其结构性停滞、财政转向及其全球与欧洲地位重塑的分析
2025年底中国经济分析:外部强劲与内部脆弱的悖论
2025年意大利经济金融分析:欧盟背景下的周期性韧性与结构性挑战
- Advertisement -
Ad imageAd image

企业

  • 关于 Zythos Business
  • 联系我们

Serivicios

  • 会计
  • 所得税
  • 品牌
Dirección Postal
Zythos Business
28660 Madrid
Tel: +34 916323207
Email: [email protected]
© Zythos Business Grupo Empresarial S.l. All Rights Reserved
Welcome Back!

Sign in to your account

Username or Email Address
Password

Lost your password?

  • Español (西班牙语)
  • English (英语)
  • Français (法语)
  • 简体中文
  • Deutsch (德语)
  • Italiano (意大利语)